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为什么心情不好会厌食

2025.02.09 19:36

心情不好会厌食主要与神经调节、激素变化、胃肠功能紊乱、感官影响、心理暗示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神经调节:例如,交感神经兴奋,这会抑制食欲相关的神经中枢。大脑会将情绪信号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是调节食欲的重要脑区,在负面情绪下,会减少食欲促进信号的释放,从而使人不想进食。同时,神经的紧张状态也会影响口腔和咽喉部的肌肉,使人在进食时感觉不顺畅,进一步降低进食的欲望。

2.激素变化:皮质醇激素在压力或不良情绪下分泌增加,皮质醇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过程,可能会改变血糖水平,使血糖升高,身体会发出不需要进食补充能量的信号。另外,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可能受到影响,甲状腺激素对新陈代谢和食欲有调节作用,其分泌异常会导致食欲减退。同时,一些与情绪调节相关的激素如血清素的减少,也会间接影响食欲,血清素水平低会使人感觉不到进食的乐趣,从而减少食物的摄入。

3.胃肠功能紊乱:负面情绪可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例如,胃部在情绪紧张或悲伤时,胃酸分泌量可能降低,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过程,使人产生饱腹感或者恶心感,不想进食。肠道的蠕动也会变得迟缓,食物在肠道内的推进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腹胀等不适症状,进一步抑制食欲。而且胃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大脑相互关联,胃肠功能的紊乱会反馈给大脑,强化大脑对食欲的抑制信号。

4.感官影响:在心情不好时,嗅觉和味觉会变得迟钝。原本美味的食物散发的诱人香气,在情绪低落时可能无法被正常感知,食物入口后的味道也变得平淡无奇。视觉上对食物的吸引力也会降低,看到食物时不会像心情好时那样产生兴奋和渴望的感觉。这种感官体验的下降会使人对食物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厌食。

5.心理暗示:当处于不良情绪中时,往往会给自己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现在心情不好,吃不下东西或者吃了东西也不会让我感觉好起来。这种心理暗示会不断强化大脑对进食的抵触情绪,即使身体可能需要能量补充,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仍然拒绝进食。而且周围的环境或者他人的态度也可能成为心理暗示的一部分,如果周围的人总是强调心情不好会吃不下饭,个体就更容易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从而出现厌食现象。

在应对心情不好导致的厌食时,要认识到这是一种身心相互影响的现象。不要强迫自己进食,但也不能长时间忽视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可以尝试调整情绪,如通过运动、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改善心情,从而逐渐恢复正常食欲。同时,如果厌食情况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