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后跟裂口是怎么造成的

2025.07.23 08:37

脚后跟裂口可能与皮肤干燥缺乏水分、长期摩擦或压力刺激、体重增加导致局部负荷过大、某些慢性疾病影响皮肤代谢、年龄增长皮肤弹性下降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干燥缺乏水分:脚后跟部位皮脂腺分布较少,角质层较厚,容易因环境干燥或护理不足导致水分流失,角质变硬后出现裂口。日常饮水不足或频繁接触碱性清洁剂会加剧干燥。

2.长期摩擦或压力刺激:穿硬底鞋或长时间站立行走,脚后跟反复受力摩擦,角质层代偿性增厚,最终因弹性不足而开裂。鞋袜不合脚或运动方式不当会加重局部损伤。

3.体重增加导致局部负荷过大:超重会使脚后跟承受压力显著上升,加速角质层硬化进程。肥胖还可能伴随下肢血液循环减弱,进一步影响皮肤修复能力。

4.某些慢性疾病影响皮肤代谢: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可能干扰皮肤油脂分泌和水分平衡,导致足部皮肤脆弱易裂。此类情况需优先控制原发病。

5.年龄增长皮肤弹性下降:随年龄增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皮肤变薄且修复速度减慢,脚后跟更易因轻微外力出现裂口。老年人需加强保湿与防护。

保持足部清洁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避免赤脚行走或穿露跟鞋。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慢性病患者需定期检查足部情况,发现裂口较深或感染迹象应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