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血清胆红素是什么

2025.01.07 17:53

血清胆红素是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黄色色素,主要由肝脏处理和排泄。胆红素的来源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分解,红细胞在体内的寿命约为120天,老化的红细胞被脾脏和肝脏等器官吞噬,释放出血红蛋白,随后血红蛋白被分解为胆红素。血清胆红素的测定通常用于评估肝脏功能、胆道通畅性以及红细胞的破坏情况。

胆红素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水溶性胆红素,能够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间接胆红素则是未经过处理的脂溶性胆红素,通常不会通过尿液排出。血清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一般为0.1至1.2毫克/分升,但具体数值可能因实验室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当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可能会导致黄疸的出现,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高胆红素水平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溶血性贫血等。血清胆红素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关注。首先,患者在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水平。其次,某些药物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因此在检测前应告知医生所服用的药物。饮食也可能对胆红素水平产生影响,建议在检测前保持正常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对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更容易出现生理性黄疸。若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需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潜在的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血清胆红素是评估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