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螺旋杆菌病

2024.11.19 09:21

螺旋杆菌病是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这种细菌具有螺旋状或S形、弧形的形态。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引发多种胃部疾病。最常见的是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还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胃溃疡多在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时疼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引发的炎症会促进胃部上皮干细胞增殖,进而引发胃部肿瘤。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饮食方面,要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像一些未彻底清洗或煮熟的蔬菜、水果、生水,可能携带幽门螺杆菌,而烹饪过程中高温加热可以杀死细菌,从而避免感染。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家庭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话,已感染螺旋杆菌的人易通过餐具将菌传染给他人。另外,要注意口腔卫生,口腔也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藏身之处,不注意口腔清洁会增加感染风险,所以要按时刷牙,且定期更换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