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下垂是怎么样引起的

2025.02.06 17:59

胃下垂主要由膈肌悬吊力不足、腹肌松弛、腹内压下降、胃部相关韧带松弛、体质因素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膈肌悬吊力不足: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肌肉结构,对胃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当膈肌悬吊力不足时,无法有效地将胃维持在正常位置。例如,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膈肌的肌肉力量减弱,或者因长期慢性疾病影响膈肌功能,使得膈肌对胃的支撑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胃下垂。

2.腹肌松弛:腹肌对腹部脏器有重要的承托和固定作用。如果腹肌松弛,就难以对胃提供足够的向内压力,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常见于缺乏运动、长期卧床的人群,腹肌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肌肉逐渐松弛。另外,多次生育的女性,腹部肌肉在孕期被过度拉伸,产后若未能很好恢复,也容易出现腹肌松弛,进而导致胃下垂。

3.腹内压下降:正常的腹内压有助于维持腹部脏器的正常位置。当腹内压下降时,胃可能会向下移位。如过度消瘦的人,其腹腔内脂肪含量极少,无法提供足够的压力来支撑胃部。还有一些经过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术后腹腔内的结构发生改变,腹内压降低,胃下垂的风险也会增加。

4.胃部相关韧带松弛:胃周围的韧带对胃起着固定作用。如果这些韧带松弛,胃就容易失去固定而发生下垂。例如,长期暴饮暴食,使胃过度扩张,反复牵拉韧带,可导致韧带松弛。另外,一些先天性韧带发育不良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胃下垂的情况。

5.体质因素:体质虚弱的人更容易患胃下垂。这类人群往往肌肉力量薄弱,身体的整体机能较差。比如,一些先天性体质较差的人,从年轻时就可能出现胃下垂的症状。长期的营养不良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胃部的支撑结构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增加胃下垂的发病几率。

胃下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减轻胃部负担。饭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腹部肌肉的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