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急性心力衰竭

2024.09.10 18:14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心源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常常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患者会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且大汗淋漓,频繁咳嗽并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其诱发因素众多,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的急剧加重、输液过多过快等。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尤其是重要的脏器如大脑、肾脏等,可能会引发意识障碍、少尿甚至无尿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和处理,患者可能会因严重的低氧血症、休克等而危及生命。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保持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给予高流量吸氧以纠正缺氧,快速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等。同时,后续还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和长期的管理,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