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孕晚期血小板低该怎么办

2025.04.28 17:44

孕晚期血小板低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根据情况输注血小板、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产后继续观察血小板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孕晚期血小板低需定期检查血小板数值,动态评估变化趋势。一般建议每周检测一次,若数值持续下降或低于安全阈值,需增加检测频率。监测过程中需关注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数据,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2.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某些药物可能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生成或功能,需严格避免使用。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凝剂等。用药前需评估风险收益比,优先选择对血小板无影响的替代药物。必要时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用药方案。

3.根据情况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低于一定水平或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需考虑输注血小板。输注阈值通常结合分娩计划和临床状况决定。输注前需进行交叉配型,减少不良反应。输注后需复查血小板计数,评估疗效。

4.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血小板低可能增加分娩出血风险,需个体化评估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的利弊。血小板计数极低时,剖宫产需提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麻醉方式也需谨慎选择,避免椎管内麻醉导致椎管内血肿。

5.产后继续观察血小板恢复:部分产妇产后血小板可能进一步下降,需持续监测至稳定。产后出血风险较高,需加强子宫收缩和伤口护理。若血小板持续不恢复,需排查其他潜在疾病并干预。

孕晚期血小板低涉及多因素管理,需结合产科、血液科等多学科协作。重点在于预防出血、保障母婴安全,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动态监测和个体化处理是关键,最终目标是确保顺利分娩和产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