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什么是羊水穿刺

2025.04.10 08:07

羊水穿刺是一种产前诊断技术,用于检测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遗传疾病或其他发育问题。通过抽取孕妇子宫内的羊水样本,实验室可以分析胎儿的遗传信息,帮助医生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羊水穿刺通常在妊娠16至20周之间进行,此时羊水量充足,胎儿发育相对稳定。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穿过孕妇的腹壁和子宫壁,抽取少量羊水。羊水中含有胎儿的细胞、蛋白质和其他物质,这些样本被送往实验室进行详细分析。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突变筛查以及某些代谢疾病的诊断。羊水穿刺的准确性较高,尤其对于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进行羊水穿刺前,孕妇需充分了解其风险和必要性。虽然该技术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羊水渗漏、流产等。医生通常会根据孕妇的年龄、家族病史、孕期筛查结果等因素,评估是否需要进行羊水穿刺。操作过程中,孕妇需保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并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如腹痛、阴道出血或发热等。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羊水穿刺的结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出,孕妇需耐心等待,并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结果的意义及后续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