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常吃降压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2025.03.07 20:04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药物依赖、低血压风险增加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电解质紊乱:降压药物中的利尿剂成分可能促使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大量排出,导致电解质失衡。这种失衡可能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补充相应电解质。

2.肝肾功能损害:部分降压药物通过肝脏代谢或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导致功能损害。肝肾功能受损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进一步加重药物副作用。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是必要的。

3.药物依赖: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可能出现血压反弹现象。这种依赖性使得患者难以摆脱药物控制,增加了长期用药的风险。逐步减量、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有助于减少药物依赖。

4.低血压风险增加:降压药物通过降低血压来达到治疗效果,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低血压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是预防低血压的关键。

5.药物相互作用:降压药物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例如,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能减弱降压效果,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能增加肾毒性。了解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当联合用药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血压和相关生理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对药物的依赖和副作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