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出血手术要做什么检查

2025.08.11 14:18

脑出血手术前需要进行头部CT扫描、脑血管造影、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头部CT扫描:头部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快速明确出血部位、范围及是否伴有脑水肿或脑疝。通过CT图像可以判断出血量大小,评估是否需要紧急手术干预。对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CT扫描还能动态观察血肿变化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CT血管成像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潜在病因。

2.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显示脑血管形态,主要用于排查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烟雾病等血管病变。该检查能清晰呈现血管走行及异常结构,帮助制定精准的手术计划。对于疑似外伤性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责任血管,减少术中盲目操作风险。数字减影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分辨率,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3.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评估患者全身状态是否耐受手术。血红蛋白水平反映贫血程度,血小板计数关乎术中止血效果。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麻醉药物代谢,电解质紊乱需术前纠正以避免术中并发症。感染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潜在感染风险,需提前干预。

4.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用于筛查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这些情况可能增加麻醉及手术风险。老年患者或高血压人群常合并心脏病变,术前心电图能发现隐匿性异常。严重心律失常者需请心内科会诊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手术安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间歇性发作者更具诊断价值。

5.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涵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判断患者止血功能是否正常。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评估药物影响,必要时术前逆转抗凝状态。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术中难以控制出血,增加术后再出血概率。遗传性凝血疾病患者需提前备血或补充凝血因子。

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基础疾病,与麻醉科充分沟通风险预案。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再出血或脑水肿等并发症。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意识状态变化,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