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甲乙伤寒是什么症状

2025.10.09 17:11

甲乙伤寒是由甲型、乙型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玫瑰疹及肝脾肿大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相对缓脉、腹胀或便秘,重症者可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

伤寒潜伏期通常为7-14天,起病初期表现为阶梯式体温上升,伴随全身不适。病程第二周进入极期,高热可持续10-14天,体温常达39-40℃,此时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呈淡红色斑丘疹。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表情淡漠伤寒面容、反应迟钝。消化系统症状以舌苔厚腻、腹部压痛为主,儿童病例可能以腹泻更显著。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血培养或粪便培养可确诊病原体。

预防伤寒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或未煮沸的水。患者应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但需警惕耐药菌株。恢复期患者可能成为慢性带菌者,需定期随访。出现持续高热或便血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疫苗接种对高危人群具有保护作用,但不可替代基础卫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