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包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2025.07.23 17:13

包茎在中医理论中多归因于先天禀赋不足或湿热下注,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结合内服外治调理。

中医诊断包茎需结合四诊合参。望诊观察阴茎局部有无红肿、包皮口狭窄程度;闻诊注意有无秽臭分泌物;问诊了解排尿困难、疼痛史及伴随症状;切诊包括脉象与局部触诊。常见证型包括肝经湿热、肾气不足等。肝经湿热者多见包皮红肿灼痛、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热利湿;肾气不足者常见发育迟缓、包皮紧裹龟头,舌淡苔白,脉沉细,选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外治可采用中药熏洗如黄柏、苦参煎汤缓解炎症,配合手法渐进上翻包皮,促进局部气血流通。

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防止湿热内生。手法操作应轻柔,过度牵拉可能造成包皮裂伤或嵌顿。合并急性感染时需优先控制炎症,必要时结合西医处理。长期包茎可能影响生殖健康,定期复诊评估疗效至关重要。日常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刺激。若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狭窄,需及时考虑手术干预,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