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患者时常抽筋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4

脑血管病患者时常抽筋可能是由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功能受损、癫痫发作这5项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病患者可能由于饮食摄入不足、呕吐、利尿剂使用等原因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如钙、镁、钾等离子异常。钙是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重要的调节离子,低钙时肌肉兴奋性增高,容易引发抽筋。患者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对于不能正常进食者可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物质。

2.药物副作用:脑血管病患者常需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可能有导致抽筋的副作用。例如他汀类药物,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影响肌肉代谢,引发抽筋。这种情况下需要医生评估是否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3.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脑血管病可能影响到肢体的血液循环,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肌肉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代谢废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肌肉痉挛抽筋。患者可通过适当的康复运动、按摩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神经功能受损:脑血管病本身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使得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变差,容易出现抽筋现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神经康复训练来改善神经功能。

5.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可能引发癫痫,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导致肌肉强直性收缩,表现为抽筋。此时需要进行抗癫痫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定期复查各项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