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升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2025.02.23 12:28

升结肠息肉的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增长、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或遗传易感性可导致升结肠息肉的发生。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的APC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容易形成大量息肉。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家族成员往往也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息肉。

2.炎症刺激:长期的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因子持续刺激升结肠黏膜,导致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和修复过程紊乱。在修复过程中,黏膜细胞过度增生,就可能形成息肉。对于这类由炎症引发的息肉,积极治疗原发的肠道炎症疾病是关键。例如,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可采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抗炎治疗,控制炎症发展,减少息肉形成的风险。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升结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和酒精会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和损害,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肠道黏膜产生不良影响,促使息肉形成。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升结肠黏膜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平衡逐渐被打破,细胞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息肉的形成。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肠道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也相对减弱。老年人更应重视肠道健康检查,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息肉。

5.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与人体相互依存,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当肠道微生态失衡时,例如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会影响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和代谢状态。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进而促使息肉的形成。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等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降低息肉发生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如果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肠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升结肠息肉等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