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小儿鞘膜积液怎么引起的

2024.10.21 14:12

小儿鞘膜积液可能由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淋巴系统发育延迟、炎症、外伤、肿瘤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是小儿鞘膜积液最常见的原因。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是连接腹腔和阴囊的一个通道,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前后鞘状突会逐渐闭合。如果鞘状突没有闭合,腹腔内的液体就会通过这个通道流入鞘膜腔,形成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多为交通性鞘膜积液,积液量可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对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导致的鞘膜积液,如果在1岁以内,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可以先观察等待。如果超过1岁仍未自愈,或者鞘膜积液张力较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2.淋巴系统发育延迟: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当淋巴系统发育延迟时,鞘膜的淋巴回流可能受到影响。鞘膜腔内产生的液体不能正常通过淋巴系统回流吸收,就会逐渐积聚形成鞘膜积液。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淋巴系统逐渐发育成熟,部分患儿的鞘膜积液可能会自行吸收。在等待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积液的变化情况,如积液量是否增多、是否出现阴囊坠胀等不适症状。如果积液持续不吸收或者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也需要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穿刺抽液等,但穿刺抽液后有复发的可能。

3.炎症:当小儿阴囊或精索等部位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可导致鞘膜的分泌功能亢进,同时也会影响鞘膜的吸收功能。例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疾病,炎症细胞浸润会使鞘膜产生过多的渗出液,而炎症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等又会阻碍液体的正常吸收,从而导致鞘膜积液的形成。对于炎症引起的鞘膜积液,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的炎症疾病。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可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炎症得到控制后,鞘膜积液有可能会逐渐减少。如果积液量较多且长时间不消退,也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4.外伤:阴囊部位受到外伤后,可能会损伤鞘膜及其周围的组织。外伤可导致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鞘膜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鞘膜腔内形成血肿,随着时间推移,血肿可能会逐渐转变为鞘膜积液。另外,外伤后的局部炎症反应也会影响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液体的分泌和吸收失衡。对于外伤引起的鞘膜积液,需要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理。轻度外伤引起的少量鞘膜积液,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如局部冷敷、休息等,同时密切观察积液的变化。如果外伤严重,积液量较多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的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探查,修复受损的鞘膜组织等。

5.肿瘤:虽然小儿鞘膜积液由肿瘤引起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某些阴囊或精索部位的肿瘤也可能导致鞘膜积液。肿瘤细胞可侵犯鞘膜组织,破坏鞘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肿瘤可能会压迫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影响鞘膜的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同时肿瘤本身也可能分泌一些物质,刺激鞘膜产生过多的液体,从而形成鞘膜积液。如果怀疑鞘膜积液是由肿瘤引起的,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超声、CT等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治疗主要针对肿瘤本身,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小儿鞘膜积液的病因较为复杂,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准确判断病因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也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