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筋膜室综合征怎么治疗

2025.07.23 08:37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及时手术切开减压、抬高患肢避免进一步压迫、镇痛处理缓解症状、纠正体液失衡维持循环稳定、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手术切开减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核心治疗是迅速降低室内压力,避免肌肉和神经缺血坏死。手术需彻底切开筋膜层,充分减压,必要时留置引流。术后密切观察肢体血运及感觉变化,防止感染。若延误手术时机,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甚至截肢。

2.抬高患肢避免进一步压迫:术后或非手术期需将患肢适度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但过度抬高可能加重缺血,需保持肢体与心脏水平或略低。避免绷带或石膏过紧,定期检查皮肤颜色、温度和脉搏。

3.镇痛处理缓解症状:剧烈疼痛是主要症状,需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类,同时评估疼痛变化以判断病情进展。避免盲目镇痛掩盖病情,需结合体征综合判断。

4.纠正体液失衡维持循环稳定:大量组织液渗出可能导致低血容量或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晶体液或血浆代用品,监测尿量和肾功能。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防止肌红蛋白尿引发肾衰竭。

5.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急性期后逐步开展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肿胀消退,过渡到主动锻炼,结合理疗改善血液循环。康复需个体化调整,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监测肢体末梢血运,警惕感染迹象。早期识别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任何延误都可能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多学科协作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