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淤血怎么处理

2025.10.14 15:12

产后淤血可通过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度活动帮助恶露排出、按摩子宫增强收缩力、中药调理活血化瘀、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将温热毛巾敷于下腹部,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热量能扩张血管,加速盆腔血液循环,促使淤血分解吸收。注意避免烫伤,每日可进行2-3次,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若出现皮肤发红或不适需立即停止。

2.适度活动帮助恶露排出:自然分娩后6-8小时可尝试翻身,24小时后逐步下床慢走。剖宫产者需遵医嘱延迟活动。温和运动能刺激子宫收缩,通过重力作用引导恶露排出。避免剧烈运动或久站,活动时需有人陪同,出现头晕应平卧休息。

3.按摩子宫增强收缩力:手掌置于脐下环形按压,力度以能触及硬质子宫为宜。顺时针方向缓慢揉压,每次10分钟,每日3-4次。机械刺激可促使子宫肌纤维收缩,挤压宫腔淤血排出。按摩前需排空膀胱,产后最初三日效果最显著。

4.中药调理活血化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母草、当归等配伍方剂。药材活性成分能调节子宫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内膜修复。汤剂宜温服,服药期间观察恶露性状变化,出现鲜红色出血需及时复诊调整药方。

5.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2-3次,从前向后擦拭。使用消毒卫生巾并勤更换,如厕后及时冲洗。洁净环境可减少细菌逆行感染风险,避免淤血滞留引发炎症。侧切伤口需用碘伏消毒,两周内禁止盆浴。

产后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温补忌生冷。观察恶露量、颜色及气味变化,出现发热或持续腹痛应立即就医。保证充足休息,情绪波动可能影响恢复进程。哺乳行为会自然促进宫缩,有助于淤血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