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有了内痔该怎么办

2025.01.11 12:12

得了内痔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坐浴、药物治疗、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方式应对。具体分析如下:

1.改善生活习惯:这是内痔治疗的基础。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直肠和肛门的刺激。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尽量控制排便时间在5分钟以内。另外,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可促进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内痔症状。

2.坐浴:坐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解内痔症状的方法。通常使用温水或药物坐浴。温水坐浴可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水肿。药物坐浴则可使用一些具有清热燥湿、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如高锰酸钾溶液等。坐浴时,水温应控制在40-45℃左右,每次坐浴时间约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分为口服药和外用药。口服药主要是一些改善静脉张力、减轻局部炎症的药物。例如地奥司明片,可以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回流,减轻内痔引起的肿胀和疼痛。外用药包括栓剂和膏剂,如马应龙痔疮栓、肛泰软膏等。这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内痔部位,起到清热、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在使用栓剂时,要注意将栓剂塞入肛门内适当深度,以保证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

4.注射疗法:对于内痔出血或轻度脱垂的患者,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向痔核内注射硬化剂,使痔核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然后纤维化,从而达到使痔核萎缩、固定的目的。常用的硬化剂有消痔灵注射液等。注射时需要准确地将药物注入痔核内,避免注入周围组织引起不良反应。注射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局部疼痛、肿胀加重、发热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5.手术治疗:当内痔发展到较严重程度,如经常脱出且不能回纳、大量出血导致贫血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等。PPH手术主要适用于内痔伴有直肠黏膜脱垂的患者,通过切除痔上黏膜,使肛垫上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外剥内扎术则是比较经典的手术方式,对于单个或多个内痔的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疼痛相对较明显,恢复时间可能稍长。手术治疗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肛门清洁,避免感染。

内痔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肛门清洁卫生,定期复查。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根据内痔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