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不完全骨折有哪些类型

2025.07.23 08:37

不完全骨折包括青枝骨折、骨膜下骨折、裂纹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具体分析如下:

1.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因骨骼柔韧性较强,受力后一侧骨皮质断裂而另一侧保持连续,形似折断的青树枝。此类骨折稳定性较好,愈合较快,通常采用外固定即可恢复。需注意儿童骨骼生长特点,避免过度活动影响愈合。

2.骨膜下骨折:骨折线未穿透骨膜,骨膜完整性得以保留,常见于暴力直接作用部位。由于骨膜未完全撕裂,血供破坏较小,愈合速度较快。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但畸形不明显,需通过影像学确诊。

3.裂纹骨折:骨折线呈细线状,未完全贯穿骨皮质,常见于轻微外力作用或骨质疏松患者。症状较轻,易被忽视,但若未及时固定可能发展为完全骨折。需结合病史和影像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负重活动。

4.压缩性骨折:多发生于松质骨丰富的部位,如椎体或跟骨,因垂直压力导致骨小梁塌陷。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可能伴发身高缩短或驼背。治疗需根据压缩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干预,同时关注骨质疏松的调理。

5.凹陷性骨折:外力作用于颅骨等扁平骨时,骨板向内凹陷但未完全断裂。严重凹陷可能压迫脑组织需手术复位,轻微凹陷可观察处理。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防止继发性损伤。

骨折后需根据类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活动或延误诊治。定期复查影像以评估愈合进展,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修复。康复过程中需遵循医嘱逐步恢复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