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盆腔淤血症怎么艾灸

2025.04.16 11:04

盆腔淤血症艾灸可选取关元穴、三阴交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子宫穴进行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具体分析如下:

1.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属任脉,艾灸此穴可温补下焦元气,促进盆腔气血运行。通过热力渗透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淤血导致的胀痛。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皮肤微红为度,需注意避免烫伤。

2.三阴交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在小腿内侧踝尖上三寸。艾灸此穴能调和肝脾肾三经气血,化解湿浊瘀滞。适用于盆腔淤血伴随月经不调者,可配合悬灸法,每日一次,连续一周可见效。

3.气海穴:气海穴在脐下1.5寸,为元气汇聚之处。艾灸该穴可补益肾气,推动气血下行,减轻盆腔沉重感。采用回旋灸法,温热感需透达深层组织,每次10-15分钟,体质虚寒者尤宜。

4.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膝下三寸,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可健脾益气,增强气血生化功能,间接改善盆腔循环。适用于久坐导致的淤血,用艾条雀啄灸,局部潮红即止,每周3-4次。

5.子宫穴:子宫穴为经外奇穴,脐下四寸旁开三寸。直接作用于胞宫区域,艾灸能散寒祛瘀,缓解刺痛。建议隔姜灸,生姜切片垫于穴上,燃艾炷5-7壮,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艾灸治疗需结合个体体质差异,湿热体质或急性炎症期慎用。操作时保持环境温暖,灸后避风寒,配合适度运动可增强疗效。长期淤血症状明显者建议结合针灸或中药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