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结肠炎一直出血怎么办

2025.02.15 11:38

结肠炎一直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输血治疗、手术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来应对。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结肠炎出血的常见应对方法。首先会使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等,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同时,针对结肠炎的病因,若为炎症性肠病,会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像美沙拉嗪,可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肠黏膜的充血、糜烂状况,从而减少出血。还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对于中重度炎症性肠病导致的出血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缓解肠道黏膜的损伤,达到止血目的。

2.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止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手段。在结肠炎出血时,如果出血部位能够通过内镜观察到,医生会采用内镜下止血技术。例如,使用高频电凝止血,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出血部位的血管凝固,从而达到止血效果。还有注射止血法,在内镜下将止血药物,如肾上腺素溶液,直接注射到出血点周围,促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另外,金属夹止血也是常用方法,将金属夹夹闭出血的血管,阻止血液流出。这种方法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止血效果迅速且相对安全。

3.输血治疗:当结肠炎出血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时,输血治疗是必要的。输血可以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血浆等。如果患者主要是红细胞丢失过多,输入浓缩红细胞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改善贫血症状。对于因大量失血导致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输入新鲜冰冻血浆能够补充凝血因子,有助于防止进一步出血。输血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

4.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是解决结肠炎出血的最终手段。如果结肠炎出血是由于肠道肿瘤、肠道严重穿孔或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等方法均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时,需要进行手术。例如,对于结肠癌引起的结肠炎出血,手术切除肿瘤所在的肠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出血问题。对于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若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可能需要进行全结肠切除或次全结肠切除术。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结肠炎出血症状。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使出血情况恶化。在饮食方面,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和出血。同时,戒烟限酒也非常重要,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肠道黏膜产生不良影响,戒烟限酒有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减少出血的发生。

在治疗结肠炎出血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或接受治疗。如果出现出血量突然增大、头晕、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定期复查也是很关键的,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