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应注意什么

2025.03.07 20:05

心肌梗死应注意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心理调适。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早期介入治疗如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能够有效恢复心肌供血,减少心肌坏死面积,降低死亡率。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2.遵医嘱服药:心肌梗死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以控制病情,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药物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脂水平,从而减少再次梗死的风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引发不良反应。

3.调整生活方式:心肌梗死后,患者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再次梗死的风险。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定期复查:心肌梗死后,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从而降低再次梗死的风险。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复查,不得忽视或拖延。

5.心理调适:心肌梗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康复和生活质量。心理调适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康复活动、学习放松技巧等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心肌梗死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心肌梗死的预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