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肠道内有寄生虫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2

肠道内有寄生虫主要与饮食不洁、不良卫生习惯、生活环境差、身体抵抗力低、接触感染源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不洁:饮食中摄入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食物是常见原因。如生食或未煮熟的肉类、蔬菜、水果等可能携带寄生虫卵或幼虫。例如,未煮熟的猪肉可能含有绦虫幼虫,人食用后就会感染绦虫。在一些地区,有食用生鱼片的习惯,如果鱼肉来源的水体被污染,就容易感染肝吸虫等寄生虫。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要确保食物彻底煮熟,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生食。

2.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手上可能沾染各种寄生虫卵,然后随着食物进入肠道。儿童尤其容易因为这个原因感染寄生虫。另外,咬手指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感染风险。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3.生活环境差:居住环境不卫生,如水源被污染、垃圾处理不当等。在一些卫生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污水可能污染土壤和水源,寄生虫卵可在其中存活并传播。像蛔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环境下发育,污染周围环境后再经口感染人体。改善生活环境,提供清洁的水源和妥善的垃圾处理系统是关键。

4.身体抵抗力低: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更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袭。例如,长期患病、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情况会削弱身体的防御能力。一些老年人或者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身体机能较差,肠道抵御寄生虫感染的能力也会降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5.接触感染源:接触被寄生虫污染的土壤、动物等也可能感染。例如,在农田劳作时,接触含有钩虫幼虫的土壤,幼虫可穿透皮肤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到达肠道寄生。与宠物过度亲密接触且宠物未定期驱虫时,也可能感染寄生虫。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污染的土壤和未驱虫的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范意识,综合多种措施预防寄生虫感染,如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感染情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整个家庭和社区的卫生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