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早搏有几种类型

2025.03.07 20:05

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窦性早搏和多源性早搏,具体分析如下:

1.房性早搏: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常见于健康人群,也可能与心脏疾病相关。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通常正常。房性早搏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频繁的房性早搏可能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

2.室性早搏: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常见于心脏疾病患者,也可能见于健康人群。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室性早搏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引起心悸、头晕等不适。频繁或复杂的室性早搏可能增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

3.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常见于心脏疾病患者,也可能见于健康人群。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或P波倒置。交界性早搏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频繁的交界性早搏可能增加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

4.窦性早搏:窦性早搏起源于窦房结,较为罕见,常见于心脏疾病患者。窦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同,QRS波群正常。窦性早搏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频繁的窦性早搏可能增加窦性心动过速的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

5.多源性早搏:多源性早搏指同一患者出现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早搏,常见于心脏疾病患者。多源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不同形态的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多源性早搏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引起心悸、头晕等不适。多源性早搏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

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类型和表现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搏的发生可能与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早搏的诊断,心电图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也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搏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对于无症状的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对于有症状或复杂的早搏,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