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是乳头状病毒

2025.04.07 08:43

乳头状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皮肤和黏膜表面出现乳头状或疣状增生的病毒。这类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皮肤疣、生殖器疣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乳头状病毒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尤其在性活跃人群中更为普遍。

乳头状病毒的种类繁多,目前已鉴定出超过200种不同的型别。根据其致癌潜力的不同,乳头状病毒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乳头状病毒通常引起良性病变,如寻常疣、扁平疣和生殖器疣,这些病变虽然可能影响外观和生活质量,但一般不会发展为癌症。高危型乳头状病毒则与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尤其是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和阴茎癌等。其中,HPV16和HPV1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别,全球约70%的宫颈癌病例与这两种病毒有关。

乳头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性接触、皮肤接触以及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感染风险显著增加。皮肤接触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尤其是在皮肤有微小破损时。母婴垂直传播虽然较为罕见,但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产道而感染病毒。

预防乳头状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接种HPV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疫苗可供选择,能够有效预防多种高危型和低危型乳头状病毒的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尤其是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也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变,有助于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乳头状病毒感染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传播和危害。公众应提高对乳头状病毒的认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以维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