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内膜炎晚期症状有哪些

2025.03.24 17:51

心内膜炎晚期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心脏杂音加重、心力衰竭、栓塞现象、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具体分析如下:

1.持续发热:心内膜炎晚期患者常出现持续高热,体温波动较大,难以通过常规退热药物控制。发热是由于感染性病原体在心脏内膜繁殖,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伴有寒战、出汗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发热还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加重病情。

2.心脏杂音加重:随着心内膜炎病情进展,心脏瓣膜受损程度加重,导致心脏杂音明显增强。杂音的性质和强度可反映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严重时可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听诊时可闻及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提示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

3.心力衰竭:心内膜炎晚期常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这是由于心脏瓣膜严重受损,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表现,需及时救治。

4.栓塞现象:心内膜炎患者易发生栓塞,常见于脑、肺、脾、肾等器官。这是由于感染性赘生物脱落,随血流播散至全身所致。脑栓塞可导致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肺栓塞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脾栓塞可致左上腹剧痛;肾栓塞可引发血尿、腰痛等。

5.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内膜炎晚期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肝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这是由于感染毒素和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少尿、呼吸困难、出血倾向等症状,预后极差。

心内膜炎晚期病情危重,需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识别症状,积极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预防心内膜炎的关键在于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注意口腔卫生,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