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2025.07.23 08:37

骨折的处理方法包括固定伤肢避免二次损伤、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合理用药缓解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伤肢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后应立即限制患肢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或加重软组织损伤。可用夹板、绷带或硬质材料临时固定,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避免随意搬动或自行复位,以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2.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骨折需由专业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手段明确诊断,判断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严重出血、休克等情况需优先处理。延误诊治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尽早干预至关重要。

3.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稳定性骨折或无移位者可采取石膏、支具等保守治疗。复杂骨折、关节内骨折或伴有严重移位者需手术复位内固定,以恢复解剖结构。治疗方案需结合年龄、健康状况及骨折特点综合制定,确保愈合效果最佳。

4.康复训练恢复功能:骨折愈合后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训练强度。康复计划应个体化,兼顾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避免过度负荷影响愈合。

5.合理用药缓解症状: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但需注意避免掩盖病情变化。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骨质疏松者需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辅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滥用。

骨折处理过程中需保持患肢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进展。饮食应均衡,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