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什么是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2024.09.07 12:18

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是指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急性小管间质性炎症。

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当病原体侵犯肾脏后,可直接损伤肾小管和间质,或通过免疫机制引发炎症反应。常见的感染源包括肾盂肾炎、败血症等。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表现。

在发病机制方面,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或尿路逆行感染到达肾脏。病原体及其产物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同时,感染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释放,进一步加重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感染还可能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加重肾损伤。

诊断感染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尿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蛋白尿等,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炎症指标升高、肾功能异常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形态和结构。明确诊断后,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同时,需要对症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以恢复,但如果延误治疗或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