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

2025.03.07 20:0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足部溃疡或坏疽。具体分析如下:

1.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疼痛、酸胀或无力感,休息后症状缓解。这是由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肌肉供血不足,活动时需氧量增加而引发缺血性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关,通常从轻度跛行逐渐加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2.静息痛:静息痛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展到晚期的表现,表现为下肢在休息状态下持续疼痛,尤其在夜间加重。这是由于下肢严重缺血,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无法满足组织的基本代谢需求。疼痛多位于足趾或足部,常伴有麻木、刺痛感,患者常需将下肢垂于床沿以减轻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3.皮肤温度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常出现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触摸时可感觉明显冰凉。这是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血流减少,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热量产生和传递减少所致。温度降低通常从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严重时可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提示血液循环障碍的程度。

4.皮肤颜色改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出现皮肤颜色改变,表现为苍白、发绀或潮红。苍白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皮肤毛细血管充盈减少;发绀则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潮红可能提示局部组织缺氧后血管扩张。皮肤颜色改变多出现在足趾、足背等远端部位,是判断下肢缺血程度的重要体征。

5.足部溃疡或坏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晚期可出现足部溃疡或坏疽,多发生于足趾、足跟等易受压部位。这是由于长期严重缺血导致组织营养不良,轻微外伤即可引发皮肤破损,且难以愈合。溃疡常伴有疼痛、渗出,严重时可发展为干性或湿性坏疽,提示组织坏死,需及时处理以避免感染扩散和截肢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早期症状常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管检查,及时就医处理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