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支原体肺炎会导致嗜中粒细胞下降吗

2024.11.12 10:43

支原体肺炎可能会导致嗜中性粒细胞下降。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在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中,机体的免疫反应起着重要作用。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主要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一般情况下,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增高,但嗜中性粒细胞可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支原体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与细菌感染有所不同,细菌感染通常会引起较为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升高以对抗细菌,但支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更多地调动其他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等参与免疫应答过程。淋巴细胞会被激活、增殖,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相对抑制了嗜中性粒细胞的反应,从而导致其数量下降。同时,支原体本身可能会对骨髓造血微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干扰嗜中性粒细胞的生成、释放等过程,进一步促使外周血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不过,并非所有支原体肺炎患者都会出现嗜中性粒细胞下降,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还可能受到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是否合并其他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