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剖腹产要做哪些产后修复

2025.04.29 08:08

剖腹产产后修复需注重伤口护理、盆底肌恢复、腹部核心训练、内脏归位调理、心理状态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伤口护理:剖腹产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定期消毒并观察愈合情况,若出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术后6周内避免盆浴,减少伤口接触水的机会。疤痕护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硅胶贴或药膏,减轻增生。

2.盆底肌恢复:剖腹产虽未经过产道挤压,但孕期激素变化和胎儿重量仍会导致盆底肌松弛。产后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预防尿失禁和脏器脱垂。建议每天练习3-4组,每组10-15次。若症状严重,需结合电刺激或生物反馈治疗。

3.腹部核心训练:产后6周后逐步开始腹部肌肉锻炼,如腹式呼吸、平板支撑等。避免过早进行卷腹类动作,以免增加腹直肌分离风险。需在医生评估腹直肌恢复情况后制定训练计划,逐步恢复核心稳定性。

4.内脏归位调理:孕期增大的子宫会挤压其他脏器,产后需通过绑腹带或专业手法按摩辅助复位。注意避免长时间束腹,每天使用不超过8小时。饮食上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内脏下垂风险。

5.心理状态调整:剖腹产产妇易因手术创伤和激素波动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家人应给予充分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保持充足睡眠,参与轻度社交活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产后修复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计划,结合医学评估与科学锻炼,逐步恢复身体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