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什么是围产期心肌病

2024.09.10 18:15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发生于妊娠最后1个月至产后5个月内的心肌疾病。

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孕期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以及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这种疾病对产妇的健康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产妇在产后出现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可能会持续进展,甚至引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且,围产期心肌病不仅危害产妇自身,还可能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情况。对于围产期心肌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措施通常包括休息、限制液体摄入、使用改善心功能的药物等。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心脏功能可能会逐渐恢复,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心脏功能损害。对于妊娠后期和产后的女性,一旦出现心脏相关症状,应高度重视,尽快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围产期心肌病,最大程度地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同时,对于有过围产期心肌病病史的女性,在后续的妊娠中需要特别谨慎,加强孕期监测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