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病会引起月经量少

2025.04.16 11:04

月经量少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减退、宫腔粘连、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患者卵巢内存在多个未成熟卵泡,导致排卵障碍,影响子宫内膜正常生长,月经量减少。激素水平紊乱,尤其是雄激素升高,进一步抑制子宫内膜增殖,经血排出量明显减少。部分患者伴随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加重内分泌失调,月经周期延长且经量稀少。

2.卵巢功能减退:卵巢功能减退指卵巢储备下降或早衰,卵泡数量减少,雌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无法充分增厚,月经量随之减少。年龄增长、遗传因素或医源性损伤可能导致卵巢功能提前衰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出血量减少,严重者可能出现闭经。

3.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多因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异常,形成瘢痕组织,阻碍内膜正常脱落。人工流产、刮宫手术或感染是常见诱因,粘连程度较轻时表现为月经量减少,严重时经血无法排出。宫腔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不孕等并发症。

4.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全身代谢及生殖内分泌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率降低,雌激素代谢减慢,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月经量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干扰性激素合成,导致月经紊乱。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

5.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卵泡发育和雌激素合成,导致月经稀发或量少。垂体瘤、药物或特发性因素可能引发高泌乳素血症,需结合影像学及激素检查确诊,治疗以降低泌乳素为主。

月经量减少的病因复杂,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有助于针对性干预,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