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血肿的分类有哪些

2025.08.01 08:56

颅内血肿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混合型血肿。具体分析如下:

1.硬膜外血肿:多由头部外伤导致颅骨骨折并损伤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引起。血液积聚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形成梭形血肿。典型表现为外伤后短暂昏迷、清醒期后再度昏迷。血肿压迫脑组织需及时手术清除,否则可能引发脑疝危及生命。

2.硬膜下血肿: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常见于对冲伤或脑表面静脉撕裂。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进展迅速,慢性者症状隐匿。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是主要表现,需根据血肿量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

3.脑内血肿: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或血管畸形。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可能导致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量出血可药物控制,大量出血需手术干预。

4.脑室内血肿: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多继发于脑内血肿破溃或外伤。脑脊液循环受阻可引发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需紧急引流或脑室穿刺以降低压力。

5.混合型血肿:两种以上血肿类型同时存在,如硬膜下合并脑内血肿。病情复杂,症状重叠,需综合影像学评估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颅内血肿的诊治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不同血肿的处理原则差异显著。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神经损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剧烈活动或情绪波动加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