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直肠息肉是什么病

2024.08.16 09:45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可单发或多发。

直肠息肉有多种类型,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引起;增生性息肉一般较为常见且恶变风险低;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表面溃疡或出血的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炎症刺激、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某些家族性息肉病中起重要作用;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肠道炎症反复刺激也可能诱发息肉形成;此外,长期吸烟、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与直肠息肉的发生有关。

较小的直肠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的息肉可能引起便血,多为鲜红色,常附于粪便表面;还可能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部分患者会有腹痛、腹胀等表现;当息肉脱出肛门时,可在肛门口看到肿物。

主要通过直肠指诊、结肠镜等检查进行诊断。直肠指诊可初步发现低位的直肠息肉;结肠镜不仅能直接观察到息肉的形态、大小、位置等,还能进行活检以明确息肉的性质。还可能会结合钡剂灌肠等其他检查。

根据息肉的类型、大小、数量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可定期观察或在结肠镜下直接切除;对于腺瘤性息肉,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切除后的息肉一般会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恶变。

直肠息肉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如果息肉恶变或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对于有相关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