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废用性肌萎缩应该如何治疗

2025.09.11 19:33

废用性肌萎缩的治疗需结合主动运动训练、被动关节活动、物理因子干预、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具体分析如下:

1.主动运动训练:通过渐进式抗阻训练或等长收缩练习刺激肌肉纤维再生,初期以低负荷高频次为主,逐步增加强度。动作设计需覆盖萎缩肌群,如腿部萎缩可进行坐位抬腿或扶墙深蹲,每日2-3组,每组10-15次,持续6-8周可见肌容积改善。

2.被动关节活动:针对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由专业人员或器械辅助完成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防止肌腱挛缩和关节僵硬。每次操作需控制力度,避免软组织损伤,每日进行20-30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3.物理因子干预:采用电刺激、超声波或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清除。电刺激参数需根据肌力调整,低频用于维持肌张力,中频侧重肌力恢复,每周3-5次,每次15-20分钟。

4.营养支持: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每日每公斤体重补充1.2-1.5克蛋白质,必要时添加支链氨基酸。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每日晒太阳20分钟以促进吸收,避免肌肉分解代谢加剧。

5.心理疏导:长期卧床易引发焦虑抑郁,需通过定期沟通和康复目标设定增强信心。鼓励参与社交活动或兴趣小组,减轻心理压力对神经肌肉调控的负面影响。

治疗期间需监测肌力变化,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性损伤。合并其他疾病时需调整方案,如心血管问题者慎用电刺激。定期复查肌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及时调整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