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胸壁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2025.03.05 16:30

胸壁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胸壁组织病变。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胸壁,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坏死和脓肿形成。胸壁结核通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少数情况下也可由直接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

胸壁结核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胸壁组织后,首先引起局部炎症反应,随后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形成肉芽肿。随着病情进展,肉芽肿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脓肿。脓肿可逐渐扩大,突破胸壁皮肤,形成窦道或溃疡。胸壁结核的临床表现包括胸壁肿块、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MRI可显示胸壁肿块、脓肿和骨质破坏。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穿刺获取组织样本,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或典型的结核病变可确诊。

胸壁结核的治疗需要综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干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通常需要长期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清除脓肿、坏死组织和窦道,促进伤口愈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胸壁结核的关键在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加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人群免疫力。对于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结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