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外周性眩晕是什么原因

2024.12.31 08:14

外周性眩晕主要由耳部疾病、药物副作用、头部外伤、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耳部感染这5项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耳部疾病:耳部的一些结构如耳石、半规管等出现问题可导致外周性眩晕。例如耳石症,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某些因素导致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就会影响内耳平衡功能,引起眩晕。患者会在头部位置变动时突然出现短暂性眩晕,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复位治疗,使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以缓解眩晕症状。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眩晕的副作用。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药物可能会损害内耳的毛细胞,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当使用这些药物后,可能会出现眩晕、耳鸣等症状。一般在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后,随着身体对药物的代谢,眩晕症状可能会逐渐减轻。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等。

3.头部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时,耳部结构可能会受到损伤。例如颞骨骨折可能会累及内耳,破坏内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引发眩晕。患者除了眩晕外,还可能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外伤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骨折复位、修复受损的耳部结构等,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以缓解眩晕症状。

4.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内耳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内听动脉,如果内听动脉出现痉挛、栓塞等情况,会导致内耳缺血、缺氧,引起眩晕。常见于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等疾病患者。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眩晕,同时可能伴有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治疗上需要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如使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控制血压、血脂等。

5.耳部感染: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炎症可能会蔓延至内耳,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细菌或病毒感染产生的毒素可能会损害内耳的神经和细胞。患者除了眩晕外,还可能有耳部疼痛、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针对耳部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炎症得到控制后,眩晕症状也会相应减轻。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减少使用可能损害内耳的药物,如果必须使用,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头部受伤后要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如果有耳部疾病或感染,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引发眩晕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