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2024.12.21 13:08

预防细菌性痢疾需做到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具体分析如下:

1.管理传染源: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患者及带菌者是控制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措施。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或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为止。带菌者应调离饮食、保育等工作岗位,经彻底治疗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有助于防止病菌的传播扩散,因为患者和带菌者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染源,排出的病菌可污染周围环境。

2.切断传播途径:这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例如,农村可采用高温堆肥法,城市应完善下水道系统并对粪便进行集中处理。同时,要注意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苍蝇可携带病菌并传播到食物和餐具上。另外,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餐具、衣物等要进行彻底消毒,可采用煮沸、暴晒或化学消毒剂浸泡等方法。

3.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期间,可口服痢疾菌苗等进行预防。对于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人群,可通过加强营养、适当运动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加强卫生管理,如定期消毒教室、食堂等环境,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注意饮食卫生:这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方面。要确保食物新鲜、干净,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的商家,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在烹饪过程中,要将食物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类、蛋类等易受污染的食物。例如,凉拌菜要注意清洗干净,最好用开水焯一下,并且现做现吃,避免长时间放置。另外,要注意饮水卫生,饮用开水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不喝生水。

5.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和肥皂,认真清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包括手心、手背、手指间等。外出归来也要及时洗手,避免将病菌带入家中。同时,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防止病菌通过这些途径进入体内。

在预防细菌性痢疾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不能只依赖单一方法。例如,仅靠注意饮食卫生而不管理传染源,仍可能有感染的风险。同时,不同地区和人群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采取某些措施,如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切断传播途径可能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