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为什么寨卡病毒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

2025.09.25 16:46

寨卡病毒未能得到及时控制,主要原因在于早期监测体系薄弱、传播途径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疫苗。病毒最初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零星出现,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扩散到美洲时已错过最佳防控时机。伊蚊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分布广泛,增加了防控难度,而隐性感染和轻微症状使得病例识别滞后,进一步延误了应对措施。

寨卡病毒暴发初期,公共卫生系统面临多重挑战。许多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导致大量病例未被及时发现和报告。病毒还可通过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这种多途径扩散模式超出了传统蚊媒疾病防控范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足,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而国际旅行和贸易加速了病毒跨境传播。科研领域虽迅速响应,但疫苗和特效药研发周期长,短期内无法投入应用。社会认知不足也影响了防控效果,部分群体对灭蚊和防护建议配合度低。

应对此类新发传染病需强化全球监测网络,提升早期预警能力。资源匮乏地区需获得更多技术支持,以完善病媒控制和病例筛查。公众教育至关重要,应普及防护知识以减少传播风险。科研机构需加强合作,加速疫苗和诊疗方案开发。未来防控工作须兼顾蚊媒治理、性传播阻断和母婴保护,形成多维度策略。历史经验表明,及时透明的信息共享和跨国协作是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