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颜面部疖痈的病原菌有什么

2025.04.11 09:14

颜面部疖痈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厌氧菌以及混合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颜面部疖痈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毒素产生能力。该菌通过毛囊或皮脂腺侵入皮肤,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治疗时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药物。该菌感染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2.链球菌:链球菌也是颜面部疖痈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是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引发急性化脓性炎症。链球菌感染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治疗时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并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蜂窝织炎和败血症。

3.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皮肤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但在皮肤屏障受损时可成为致病菌。该菌感染通常较为温和,但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严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治疗相对容易,但需注意预防复发和慢性感染。

4.厌氧菌:厌氧菌在颜面部疖痈中也不少见,尤其是在深部感染或混合感染中。厌氧菌感染常伴有恶臭和坏死组织,治疗时需使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厌氧菌感染多见于口腔周围和鼻部,需特别注意局部清创和引流。

5.混合感染:颜面部疖痈常为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或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需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混合感染易导致病情迁延不愈,需加强局部处理和全身支持治疗。

颜面部疖痈的病原菌种类多样,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时需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加强局部处理和全身支持治疗。预防颜面部疖痈的关键在于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及时处理局部感染。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预防严重感染和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