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有没有传染性

2025.08.20 16:10

乙肝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因此在特定情况下,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血液可能导致感染。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感染后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肝炎。急性乙肝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而慢性乙肝则可能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由于乙肝病毒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母乳中均可检测到,因此在与感染者发生性关系时,或者在医疗操作中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都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感染母亲在分娩时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乙肝感染者共享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传播的可能性。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进行乙肝病毒检测,若为阳性,应在分娩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概率。对于已感染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载量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了解乙肝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