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鼻子耳朵进水了需要怎么处理

2025.10.20 17:59

鼻子耳朵进水后,侧头单脚跳排出水分、用棉签轻轻吸干耳道、擤鼻涕时按住一侧鼻孔、热敷促进水分蒸发、避免用力掏挖防止损伤黏膜。具体分析如下:

1.侧头单脚跳排出水分:进水后立即将头部向进水一侧倾斜,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使水自然流出。动作需轻柔,避免剧烈晃动导致水分冲入更深部位。耳道结构弯曲,跳跃时水分易从外耳道口排出。若配合轻拉耳廓可扩大耳道,提升排水效率。此方法适用于耳部进水且无疼痛感时操作。

2.用棉签轻轻吸干耳道:选择细头棉签,沿耳道外侧轻轻滚动吸附水分。切勿深入耳道内部,避免将水推向鼓膜或损伤皮肤。棉签需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感染。操作时若感到阻力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此方法适合耳道进水较少且无炎症的情况。

3.擤鼻涕时按住一侧鼻孔:鼻腔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缓慢呼气排出水分。力度需均匀,避免气流过猛导致水冲入咽鼓管。可重复多次直至鼻腔通畅。擤鼻后可用温水清洁鼻腔黏膜。此方法能缓解鼻塞,但鼻腔出血或炎症时禁用。

4.热敷促进水分蒸发:用温热毛巾敷于进水侧耳部或鼻翼,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热量可加速水分蒸发,同时缓解黏膜肿胀。每次热敷3-5分钟,重复2-3次。操作后需保持局部干燥。此方法适用于水分残留较少且无急性感染时。

5.避免用力掏挖防止损伤黏膜:耳鼻黏膜脆弱,掏挖易造成划伤或炎症。尖锐工具可能刺破鼓膜或引发感染。若异物感持续,应就医处理。日常需戒除频繁掏耳挖鼻的习惯。此建议适用于所有进水后的防护阶段。

处理过程中若出现眩晕、耳痛、听力下降或持续鼻塞,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冲洗工具。保持耳鼻干燥,游泳时可佩戴防护用具。儿童操作需由成人协助,动作更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