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内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2025.04.27 16:26

子宫内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激素水平紊乱、流产或妊娠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输卵管等。异位的子宫内膜仍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脱落出血,但无法排出体外,导致盆腔内出血和粘连。病灶可能侵犯子宫肌层,引起子宫内异常出血,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

2.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根据生长位置分为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易导致宫腔变形,子宫内膜面积增大或表面溃疡,引发不规则出血。肌瘤还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功能,使经期出血量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

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多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炎症刺激有关。息肉质地脆弱,表面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表现为经间期点滴出血或经量增多。较大的息肉可能阻塞宫颈口,导致出血无法顺利排出。

4.激素水平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会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不足无法促使内膜完全脱落,引起突破性出血或月经周期紊乱。常见于青春期、围绝经期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5.流产或妊娠并发症:自然流产、不全流产或宫外孕时,妊娠组织残留或着床异常可导致子宫内出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妊娠晚期并发症也会引发大量出血,可能与子宫血管异常或蜕膜基底层的损伤有关。

子宫内出血的机制复杂,除上述原因外,还需考虑凝血功能障碍、慢性子宫内膜炎或恶性肿瘤等可能性。临床诊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并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