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胆囊炎是什么情况

2025.01.05 12:58

胆囊炎可能是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胆囊缺血、代谢紊乱等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胆囊管梗阻:胆囊管梗阻是胆囊炎常见病因。结石可阻塞胆囊管,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受到刺激,引发炎症。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也会因浓度升高而对胆囊黏膜产生化学性刺激,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胆囊管扭转、狭窄等也可导致梗阻,最终促使胆囊炎发生。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在胆囊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道细菌可经胆管逆行进入胆囊,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当胆囊管梗阻时,胆囊内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损害胆囊黏膜,引发炎症反应,从黏膜层逐渐向胆囊壁全层蔓延,严重时可形成胆囊脓肿等并发症。

3.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可对胆囊产生化学性刺激而引发胆囊炎。例如,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失调时,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这些结晶可刺激胆囊黏膜。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胆囊后,也可能对胆囊黏膜造成损害,引起化学性胆囊炎。长期的胆汁淤积使得胆汁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升高,不断刺激胆囊黏膜,导致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4.胆囊缺血:胆囊缺血会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并引发炎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胆囊血管收缩、栓塞或血流灌注不足等情况,都可使胆囊处于缺血状态。例如,休克、严重创伤等全身性疾病时,身体为了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会减少对胆囊等器官的血液灌注。胆囊缺血时,胆囊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和其他有害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胆囊炎。

5.代谢紊乱:代谢紊乱与胆囊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脂质代谢紊乱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容易在胆囊内沉积,形成胆固醇结石,进而导致胆囊管梗阻,引发胆囊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代谢产物等异常,可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和胆汁成分,增加胆囊炎的发病风险。

胆囊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可能引起胆囊炎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如果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