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艾灸后起水泡会疼吗

2025.07.09 08:32

艾灸后起水泡可能会伴随疼痛感,具体程度因人而异。水泡形成通常与局部温度过高或操作时间过长有关,皮肤组织受热后产生炎性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初期可能仅有轻微灼热感,随着水泡增大或摩擦,疼痛可能加剧,尤其触碰时更为明显。

艾灸起泡属于常见反应,中医称为灸疮,传统理论认为适度起泡可增强疗效。现代医学视角下,水泡本质是二度烫伤的表现,表皮与真皮层分离形成创面。疼痛程度取决于水泡大小和位置,小水泡可能仅感紧绷,大水泡或关节处水泡因皮肤张力变化会更敏感。若未感染,3-5天后液体逐渐吸收,疼痛减轻;若水泡破裂,暴露的创面接触空气或衣物摩擦可能引发刺痛,需做好消毒保护。

操作时需控制艾条距离与灸疗时间,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高温刺激。出现水泡后避免抓挠,小水泡可待自然吸收,大于黄豆的水泡需用消毒针具从边缘刺破引流,保留表皮覆盖创面。每日用碘伏消毒后涂抹烫伤膏,覆盖无菌纱布。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保持局部干燥。若水泡周围红肿扩散、渗液浑浊或发热,提示可能感染,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碍者及儿童群体更需谨慎,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