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道狭窄是怎么引起的

2024.10.21 14:12

尿道狭窄可由先天性因素、炎症性疾病、医源性损伤、外伤性因素、尿道结石等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尿道狭窄多因胚胎期尿道发育异常所致。如尿道瓣膜未完全退化,可阻碍尿液正常排出,导致尿道内压力升高,长期作用下尿道逐渐狭窄。在男性,尿道下裂、先天性尿道闭锁等也可引起尿道狭窄。对于先天性尿道狭窄,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解剖结构异常情况,通过手术重建尿道来改善排尿功能。

2.炎症性疾病:尿道炎是引起尿道狭窄常见的炎症性原因。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尿道后,会引发尿道黏膜的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可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长期反复的炎症会使尿道黏膜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进而造成尿道狭窄。在治疗方面,积极控制感染源,使用敏感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3.医源性损伤:医源性因素主要是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对尿道造成的损伤。例如,经尿道的器械操作,像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等,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前列腺电切术、尿道手术等也可能在术后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尿道狭窄。对于医源性尿道狭窄,需要根据损伤的程度和部位,采用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或尿道重建等手术方式进行修复。

4.外伤性因素:会阴部骑跨伤是男性尿道外伤性狭窄的常见原因。当会阴部骑跨在硬物上时,尿道球部被挤压在耻骨联合下方,容易造成尿道挫伤、裂伤甚至断裂。骨盆骨折也可能并发后尿道损伤,损伤后的尿道在愈合过程中容易形成瘢痕组织,引起尿道狭窄。对于外伤性尿道狭窄,早期正确的处理损伤非常重要,后期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尿道的连续性并防止瘢痕过度增生。

5.尿道结石:尿道结石可直接阻塞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结石长期嵌顿在尿道内,会对尿道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和压迫,引起尿道黏膜损伤、炎症反应,进而促使尿道黏膜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尿道狭窄。在处理尿道结石引起的尿道狭窄时,首先要去除结石,然后根据尿道狭窄的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

尿道狭窄会对患者的排尿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等问题,还可能引发泌尿系统的其他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肾积水等。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尿道狭窄,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