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药中的水丸是什么

2025.07.09 08:32

水丸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指将药物细粉与水或其他液体黏合剂混合后,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小颗粒。这种剂型体积小、便于服用,且溶解吸收较快,适合需要快速起效或长期调理的病症。水丸的制作工艺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同时避免了煎煮的繁琐,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水丸的制作通常选用药材的极细粉末,加入蒸馏水、黄酒、醋或药汁等液体作为黏合剂,通过泛制法或塑制法成型。泛制法是将药粉层层包裹在核心颗粒上,如母子泛丸;塑制法则直接揉搓药粉成团后分割搓圆。成型的湿丸需经过干燥、筛选等步骤,确保大小均匀、硬度适中。水丸的直径多在2-5毫米之间,表面光滑,便于保存和携带。传统水丸注重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例如六味地黄丸、保和丸等经典方剂均采用此剂型,兼顾疗效与便捷性。

使用水丸时需注意保存环境,避免潮湿或高温导致变质。部分水丸可能含挥发性成分,建议密封于阴凉处。服用前应核对剂量,儿童或吞咽困难者需谨慎,必要时可溶化后服用。水丸虽吸收较快,但部分药材需空腹或饭前服用以增强药效,具体需遵医嘱。制作水丸的药材需严格炮制,避免生品或毒性成分引发不良反应。患者自行购买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确保工艺符合药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