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突然反胃吐血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2

突然反胃吐血可能是由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剧烈呕吐导致贲门撕裂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存在溃疡面,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可能导致出血。胃酸的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都可能引发胃溃疡。患者可能会有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与进食有关。如果出血量较大,就会出现反胃吐血的症状。患者需要就医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上通常采用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如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等,同时要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是由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且压力高,容易破裂出血。患者往往有肝硬化病史,可能伴有腹水、脾大等症状。一旦破裂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大且比较凶险。需要紧急就医,医生可能会采用内镜下止血、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等治疗方法,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肝硬化的发展,避免粗糙食物以免划破曲张静脉。

3.急性胃黏膜病变: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下,或者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后,胃黏膜会发生急性病变,出现糜烂、出血。患者可能在发病前有上述诱发因素,起病较急。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广泛充血、糜烂等。治疗上要去除诱因,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如使用雷尼替丁、硫糖铝等药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因素。

4.胃癌: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可能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早期胃癌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如果出现反胃吐血,往往提示病情较严重。诊断需要通过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上根据病情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营养支持。

5.剧烈呕吐导致贲门撕裂:在剧烈呕吐时,胃内压力骤然升高,食管和胃连接处的贲门黏膜可能被撕裂,从而引起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酗酒者或暴饮暴食后剧烈呕吐的患者。患者会先有剧烈呕吐的过程,随后出现吐血。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但也有严重撕裂导致大量出血的情况。治疗上主要是先禁食、抑酸、保护黏膜等,大多数患者可自行愈合,患者要避免再次剧烈呕吐,呕吐时不要强行抑制。

如果出现突然反胃吐血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保持安静,避免紧张情绪加重出血,尽快就医,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及相关病史,以便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