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登革热是哪类传染病

2025.08.21 17:54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尤其是在城市和半城市化地区,给公共卫生带来了重大挑战。

登革热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4到10天内出现,表现为高烧、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皮疹以及出血倾向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症,这些重症病例可能危及生命。登革病毒有四种血清型,感染一种血清型后,虽然会产生免疫力,但对其他血清型并没有保护作用,因此再次感染的风险增加。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播媒介,即蚊子。保持环境卫生、消除积水、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近年来也有针对登革热的疫苗问世,但接种仍需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和个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在应对登革热时,需特别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管理。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时段外出,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防蚊喷雾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被叮咬的机会。家庭和社区应定期清理积水,确保没有蚊子滋生的环境。发现疑似登革热症状时,及时就医非常重要,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物,因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锻炼和均衡饮食也有助于抵御病毒的侵袭。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降低登革热的传播风险,保护健康。